【橡塑】電動汽車促進塑料產業(yè)發(fā)展
底特律--汽車供應商深諳塑料行業(yè)在電動車領域有著光明的未來。
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,到2025年,電動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全球汽車總產量中的比例可能會達到33%,OEM廠家正積極發(fā)掘能提供不同復合材料的供應商,并將其應用在汽車制造中。
汽車供應商高管如美國大陸結構塑料公司(CSP)的執(zhí)行副總裁埃里克.海斯認為,這些數據表明行業(yè)正經歷換擋,市場也正在發(fā)生變化。"如果你還沒注意到電動汽車......現在應該開始關注了。"海斯在1月16日的塑料新聞組織的"汽車行業(yè)中的塑料應用"研討會上說道。
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的未來電動汽車產量估算也能反映這一變化。海斯表示,在北美,估計到2025年近20%的車輛將采用電動或混合動力。在歐洲,預計比例為11%。
他表示,由于中國政府采取積極的電動汽車規(guī)則,中國的電動車和混動車保有量增長曲線將體現為漲幅最大。"2017年,中國生產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約為50萬輛,"海斯說,"真正有趣的是,到2020年,這個數字將達到200萬輛,這是中國政府的目標。"到2025年,IHS Marrkit預計在中國將有超過450萬輛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。"這里的每個人都知道電池的重要性,"海斯談到用于電動汽車的復合材料時說。
2014年,CSP與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,為中國汽車、重卡和客車以及建筑和農業(yè)市場生產復合材料部件。雙方各占50%股份的合資企業(yè)為電動汽車市場的供應商帶來了信心。"目前在中國,我們80%的機會都與電動汽車電池相關,"海斯說,"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真正增長的市場。"他表示,CSP使用乙烯基酯(一種熱固性塑料),與金屬相比具有幾個優(yōu)勢,例如較低的模具成本、整體計劃投資、設計的靈活性,以及輕量化和安全性的提高。"許多人開始預測,電動汽車(最終是自動化電動汽車)的使用壽命可能高達50萬英里......耐腐蝕性能對于我們來說將成為復合材料的最大優(yōu)勢。"
內飾方面的機會
對于電動汽車的內飾件來說,無論是功能性還是設計性,塑料都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OEM廠家也在不斷尋求混合材料以減少車重、提高性能。"我不認為人們確切地清楚未來的汽車內飾會是什么樣,但從汽車電子化的角度來看,使汽車內飾表面無縫將是一個發(fā)展方向,"國際汽車零部件集團高級開發(fā)和材料工程副總裁羅斯.瑞恩茲這樣認為。
瑞恩茲是1月16日舉行的汽車會議上參與車輛內飾討論的三位嘉賓之一。"我們現在正在嘗試的所有事情,包括......輕量,低成本,安全......我認為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必需的,"她補充道。"只是,哪些是由政府規(guī)定強制要求的,哪些是消費者喜歡的?這是我們不知道的。"
從材料角度來看,美國塞拉尼斯工程材料全球汽車OEM客戶總監(jiān)杰夫里.海爾姆斯表示,電動或自動化電動共享車輛內飾的重新配置可以提供"很多機會",而"舒適、便捷、安全和成本是永恒話題。"
佛吉亞北美工程副總裁羅伯特.肯尼對作為新興科技出現的電動汽車的生命周期做出了評論。
他說:"我們需要確保能夠在車輛使用壽命內進行改裝,并且最好可以在技術上和美學上同時翻新。這將是一個新的挑戰(zhàn),最好也不必依賴于材料供應商或OEM提供解決方案。"
海爾姆斯認為,對于電動汽車來說,特別是減輕重量意味著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改造可能性。最近,他見識到的是大家在電動和自主電動車的重新設計和重新配置方面,對減少座椅重量以及放棄交叉車梁的極大熱情。
瑞恩茲還補充說,她期望看到的驚喜是:"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材料究竟有多大的可塑造性。"
"我認為汽車內部的組件必須有可互換性,"她說,"我認為我們將見證更多壓縮和注塑相結合的力量,以便通過不同類型的結合方案得到更輕的材料。"
肯尼表示,當今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之一是,隨著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如何使資本投資與未來需求保持一致。他說:"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,在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和我們未來前進的方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。技術在未來不但重要,而且會更快速地來到我們身邊,變化的程度也會遠遠超過預期。"
來源: 塑料新聞中國
推薦閱讀: